目前分類:健康資訊 (2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名40多歲女性因三酸甘油酯過高被醫師告誡「吃太油」,因而將她從減重門診轉介給營養師進行飲食調理,該患者不解自己明明漢堡、油炸物等都忌口不吃,為何指數還是狂飆?進一步檢視後才發現,原來她中午飯、肉什麼都沒吃,只吃半顆小玉西瓜,持續1個月三酸甘油酯就飆破200 mg/dl。

營養師劉怡里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指出,水果所含的糖份會在血液裡轉變為三酸甘油酯,患者持續1個月把西瓜當正餐,不只三酸甘油酯會過高,還可能導致脂肪肝的問題。所幸後來她即時戒掉食用過量水果,3個月後三酸甘油酯就恢復正常了。

事實上,減肥的人還是可以吃水果,劉怡里說明,除了要控制攝取量外,還可參考4大原則。第一,要選擇低GI水果,好處是不會太甜又高纖維,像是芭樂、小番茄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的是,無論GI值多低仍要控制份量,以一般有在做體重控制的女性來說,一天最多2個飯碗的量;男性則不要超過3碗。

劉怡里補充,許多人運動愛吃香蕉,然而一根香蕉就等於2份水果,若是正在進行減重的女性,一下就達到份量的上限,建議這些人可選擇尚未完全成熟的青色香蕉,因含有更多抗性澱粉,熱量可打7折。

第二,劉怡里建議,在餐後2小時再吃水果,原因是用餐時難免會攝取到澱粉,這樣做就能把糖分平均,否則一餐的糖份拉很高會影響胰島素作用,進而造成體脂肪增加。

第三,劉怡里表示,不要把水果打成果汁,一餐如果吃2顆柳丁就很飽了,但如果將其打成汁,可能需要6顆以上的柳丁,等於熱量增加3倍以上。若還是很想喝果汁,劉怡里說,可加入蔬菜進去一起打,幫助平衡糖份。

最後就是,不要將水果取代正餐,攝取過量水果恐引起三酸甘油酯過高,甚至導致脂肪肝風險。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三酸甘油酯正常值是25~150 mg/dl;最好控制在150 mg/Dl以下,一旦超過600 mg/dL就隨時有急性胰臟炎發作危險。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素人天然食研究會】地瓜的營養豐富,有「東方的乳酸菌」之稱,所以有不少人會吃地瓜養生。不過,有些坊間說法是,過了中午就不要吃地瓜。理由是到了下午,人體的新陳代謝會變差,地瓜中所含的糖類就會囤積在體內,所以建議不要在中午12點之後吃地瓜,特別是有糖尿病或痛風的患者。關於這一點,中西醫學的看法各有不同。

營養師表示,在營養學中,地瓜就像是米飯,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好食物,有通便、減重,甚至防癌的功效,只要均衡攝取,不要吃得過多,就能幫助維護人體健康,而且在食用時間上也沒有特別的規定。


至於中醫的說法則是以傳統的經絡循環為基礎。中醫學認為,早上的5點至7點是腸經的運行時間,是排便和代謝最好的時機;中午過後,人體的腸胃代謝功能就會慢慢變弱,若吃地瓜,恐怕對身體有損,所以建議可在中午前(最晚不要超過中午12點)食用地瓜,以保健腸道健康和促進體內排毒。(編輯推薦: 擺脫執念的「毒」,連排毒都不必!吳若權:做自己是放下,而不是放空
 

吃地瓜能帶來的具體效用有以下幾點:



一、美容養顏
地瓜中所含有的綠原酸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產生,防止出現雀斑和老人斑;雌激素則能保持人體皮膚細緻、防皺、減少皮下脂肪堆積等,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二、幫助減肥
每100公克的地瓜熱量只有102大卡,僅約白飯的一半,而其中含有的豐富膳食纖維不僅能有助於增加飽足感,讓人不太會產生飢餓的感覺,進而減少吃零食的頻率,膳食纖維更有助於促進排出食物中的脂肪與糖分,而脂肪和糖類正是造成人體肥胖的一大主因。不過要注意的是,地瓜雖能幫助減肥,但吃太多仍會發胖。55公克的地瓜約等於一分主食的量,成人依據不同的活動量,每人每天所需攝取的白飯量建議為1.5碗~4碗,因此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

三、健胃整腸,防治便祕
地瓜中的膳食纖維約為白飯的4.3倍。膳食纖維能吸收腸內水分,卻無法在腸道內被消化吸收,所以能使大便體積膨脹以刺激腸道、增強蠕動、促進便意,有助排毒通便,改善排便不順引起的便祕,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便祕有較好的療效。若有想要改善便祕問題,建議或許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地瓜來代替白飯,除了能增加飽足感、獲取澱粉、有助增加攝取膳食纖維,也能預防各種腸道病變。此外,地瓜為中鹼性食物(PH值約為6~10),胃酸過多的人食用適量的地瓜能有助於中和部分胃酸。

 

四、防癌抗癌
地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十分豐富的胡蘿蔔素,可以抑制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增強人體免疫力,阻止細胞中的蛋白質與致癌物結合。

地瓜中的β胡蘿蔔可以抑制癌細胞繁殖,延緩癌症惡化;活性氧是誘發癌症的原因之一,而地瓜中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B2有抗氧化性,所以能抗癌、抑制癌細胞增殖,使癌症不容易惡化;維生素C及維生素E則能保護細胞的含量(尤其料理地瓜時若能連皮一起,將可保留住地瓜百分之六十的維生素C、E);酚和菲酊酸可以抑制癌症形成,以及自由基的產生;脫氧異雌固醇(DHCA)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能促使乳癌與結腸癌細胞凋亡,而地瓜中所獨有的脫氫表雄酮也於近年獲得了美國醫院的臨床實驗證明,能夠有效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神經節噾脂(ANGLIOSIDES)可以將癌細胞轉換為正常的細胞。而說起地瓜防癌抗癌的功效,煮熟的地瓜又高於生地瓜;地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益菌在腸道內蠕動,抑制細菌繁殖,同時可增加大便體積,防止胃腸道黏膜病變,預防形成大腸瘤。

五、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
地瓜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中,離氨酸可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預防粥樣性血管部產生阻塞以及硬化。此外,地瓜中所含的黏液蛋白以及黏液多醣類物質,也可幫助腸內膽固醇等隨大便排出體外,進而有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等作用。

六、控制血糖
奧地利維也納的一間大學在臨床研究中發現,成人發病型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了白皮地瓜的萃取物之後,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得到了改善,因此證實吃地瓜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日本研究也發現,若給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餵食白皮地瓜4~6週,將能有效抑制大鼠口服葡萄糖後血糖升高,也可以降低大鼠們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的數值,可見白皮地瓜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
雖然對糖尿病人來說,一天少量地吃100公克地瓜有助控制血糖,但也不能多吃,因為地瓜畢竟屬於薯類,含有澱粉跟維生素,若當作主食吃,不僅不利於控制血糖,也容易發胖。

七、和血補中
地瓜的營養很豐富,有多量的糖、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能有效地為人體所吸收,防制營養不良的毛病。而且地瓜還能補中益氣,對脾胃虧虛等病症有益。其中,尤以烤地瓜的效用最好,在胃腸衰弱、氣力不佳時,吃烤地瓜是最有功效。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0歲奶奶天天麥當勞上班不喊累!親曝23年沒請過假的健康秘訣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日本熊本縣麥當勞有位員工總讓客人為之側目,不只是因為她工作認真,特別的是,她現年已90歲!這位在店內已服務23年的本田民子,不僅堅持每週工作5天,也從不請假,近來她大方跟日媒公開健康秘訣與生活信念。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日前也在臉書專頁分享該新聞並指出,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日本,都該來好好認識一下這位老人家。
 

90歲還能上班!日長者:工作、「積極向前看」是維持健康的秘訣

 


本田民子原先在當地私立大學從事清潔工作,23年前退休後就進入麥當勞工作,至今已服務23年。她認為清潔工作不僅能鍛鍊體力,珍貴的是,還能透過這份工作與他人交流,「我身邊不少朋友都去世了,來到這裡,可以遇到各個不同年齡層的人,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安慰」,而這也是她維持健康的訣竅。

本田民子說她工作的原動力,便是顧客「感恩的心」。每當打掃完樓梯的扶手,把地板擦拭乾淨,聽到顧客說聲「謝謝你今天也打掃的很乾淨」時,就讓她覺得自己的工作有了價值。

本田民子進一步表示,「積極向前看」也是自己健康的秘訣。透過工作,自己不僅能與人交流,還能好好地活動身體,「今天一整天也要加油」、「還想繼續工作」,有了上述的想法後,翌日便能充滿活力。

工作結束回到家後,本田民子還會固定在佛壇傳達自己的感激。她表示,自己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在佛壇前合掌。「下班回家時,說『我安全到家了,非常感謝』,睡覺前也要稟報一下」,她認為,人的生存不可能完全不依靠他人,自己不僅要感謝神佛,也要感謝家人、公司,才能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之中。

 

除了工作時間以外,本田民子的樂齡生活多采多姿,不僅喜歡在家中花園自己種菜,還喜歡看電視,吸收新的資訊,而她也公開了自己的一日行程表供民眾參考:
 

  • 4:00:起床,並進行各項家中日常生活雜事
  • 6:10:搭乘公車通勤上班
  • 7:30:開始工作
  • 10:30:下班,在街上逛街
  • 12:00後:吃午餐
  • 下午:在自家菜園種菜,或進行其他感興趣的活動
  • 18:30:吃晚餐
  • 10點後:就寢


日本麥當勞採多元雇用方針,沒有國籍、性別、障礙、年齡限制。據報導,其實90歲的本田民子還不是年齡最大的職員。早在2021年時,日媒就曾報導,藪田義光老先生(當年93歲)從電力工程師退休後,先在遊樂場擔任深夜職員,在確認自己的身體能健康地應對深夜工作後,自90歲起開始在富山縣麥當勞擔任夜間清潔員,一周4天,每天工作5小時,令人欽佩不已。
 

晚退休能與人交流、活化腦部,降低死亡風險!健康心態也會影響壽命



日本東北大學加齡醫學研究教授瀧靖之曾引述研究指出,高齡者只要晚退休1年,就能降低11%死亡風險。瀧靖之解釋,有工作就會與社會持續溝通,讓高齡者能使用到感情、認知、言語等眾多腦部區域,對高齡者有諸多益處。

除了工作之外,如本田民子般,維持健康、積極的心態也相當重要。日本島根縣百歲人瑞數量高居日本之冠,並蟬聯8年之久。 當地百歲人瑞與接近百歲的高齡者曾受訪表示,自己沒有不喜歡的事情,就算是折衣服、拔雜草等家事都會做得輕鬆愉快,盡量不讓壓力影響自己,並透過開發水墨畫、書法等新興趣,維持心情愉快,自然就能活得健康。

有「抗老博士」之稱的白澤卓二指出,過去遇見的人瑞都抱著「人生現在才開始」的心態,都是勇往直前又積極的民眾,沒有任何人瑞有「我的人生已經要走到盡頭了」的悲觀想法,可見健康心態也會影響健康壽命。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怪!我的鑰匙呢?剛剛不是拿在手上嗎…」
「他不是那個誰嗎?好眼熟…可是忘記名字…」
「我剛剛明明要跟你說什麼…忘記了…」

上述情境很似曾相識嗎?上年紀後,總是忘記東西放在哪裡,或記不得生活上發生的小事,說話也不比以前流暢,情緒變得更加暴躁,沒辦法控制爆走失控的行為。

驚覺這些是大腦退化的警告,因此想追求補腦保健食品的協助。然而,有許多民眾卻不知該從何挑起。 本文整理出5大補腦保健食品&補腦保健食物清單,和想防止腦部急速退化的民眾分享,該如何搭配正確補腦飲食遠離腦部退化風險。
 

大腦退化有跡可循!選補腦保健食品前,要先了解這4大腦退化原因


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曾在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預告,世界上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對應台灣2022年底統計,65歲以上長輩中每4位就有1位有大腦認知障礙。

事實上,「正常老化」和「大腦退化」的表現只有一線之隔。「老化」的確可能也容易忘記某些事,但會在事後某個時間點想起來;大腦退化卻會「完全遺忘」說過的話、做過的事。

※常見的大腦健康退化原因有以下4種:
大腦退化原因1:長期壓力
當身體長時間處在壓力環境,會分泌壓力賀爾蒙來應付壓力,一旦時間久了,會影響大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就容易引發認知功能退化。

大腦退化原因2:年紀增加
年紀增長,負責複雜心智活動的區塊交流會變緩,再加上身體負擔累積,容易增加大腦退化風險。

大腦退化原因3:睡眠不足
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腦退化的原因之一。睡眠不足會影響腦部海馬迴運作,且讓大腦沒休息時間代謝β-澱粉樣蛋白,當體內代謝廢物累積,可能削弱大腦形成長久記憶力,間接提高罹患失智疾病風險。

大腦退化原因4:心血管危險因子
長期心血管風險因子存在,或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恐會影響腦部血管供血,當大腦血管系統出狀況,血液循環不佳,便可能損傷神經細胞運作,造成認知能力下降。

由於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腦部時時刻刻處於高壓力、疲勞狀態,長時間處在不利思緒健康的生活環境,甚至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神經相關疾病,腦齡容易「超齡」衰老,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一旦發生「認知改變」,恐怕就要擔心,是腦齡衰老、思緒退化的前兆。

有哪些補腦保健食品?5大綜合補給 研究證實照顧大腦需完整營養
為強健大腦健康,遠離腦部疾病風險,現代人四處探詢「補腦保健食品」,想盡方法活化腦細胞,改善記憶力。

常見的補腦保健食品有以下5種:
補腦保健食品1:綜合維他命
綜合維他命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而在研究中被證實這些維生素與礦物質會透過特殊管道機制穿越屏障、進入大腦,能各別參與腦部神經元運作代謝、化學合成的過程,有助於促進大腦功能運作。

※補腦保健食品中的微量營養元素各司其職,照護大腦健康
B1:維持細胞基本代謝營養能量,維持大腦神經健康活躍。
B2:幫助細胞產生能量,分解代謝老廢物質。
B3:菸鹼酸的衍生物參與大腦細胞各種運作細節,包括抗氧化、代謝修復、以及訊息傳遞。
泛酸: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蛋白質成分,參與大腦脂肪代謝。
B6:有助於體內化學反應,促進大腦發育健康。
生物素:可轉換身體即大腦所需的能量,強化神經細胞傳遞。
葉酸:可以支持大腦神經健康,活絡神經傳遞。
B12:幫助健全發展神經系統,並可分解容易造成大腦負擔的蛋白質半胱胺酸。

 

補腦保健食品2:卵磷脂
此外,有研究也支持卵磷脂經由消化過程,轉換成乙醯膽鹼後,就是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原料;適量補充卵磷脂有助於神經傳導、預防老年失智。

補腦保健食品3:薑黃
薑黃當中的有效成分「薑黃素」,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一份研究裡已經證實,成分可以抗發炎,並減少大腦運作區塊的澱粉樣蛋白堆積,長期補充可以改善記憶專注力。

補腦保健食品4:咖啡因
存在咖啡、可可裡頭的咖啡因,其實就是一種生物鹼,可以刺激大腦皮質醒腦。

補腦保健食品5:魚油
研究普遍認為,魚油富含的DHA可活化大腦細胞、改善記憶,特別在2021年一份西班牙醫學研究指出,DHA 與大腦皮質厚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而有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的中年人攝取充足DHA,可以保護腦血管並有益大腦認知運作。

保健菜單大公開!研究顯示這6種食物顧腦、減緩認知能力退化
由於大腦認知結構複雜,思緒運作是靠著腦神經元互相傳遞訊息,才能進行一連串的思考、記憶與推理,其中龐大的神經系統需要B1、B2、B6、生物素、葉酸、B12維持機能健康運作,而麩胺酸、酪胺酸等營養則被用來當作神經傳導物質的前驅物,尤其麩胺酸常常被稱為「腦細胞食物」, 身體補充富含這些微量元素的食物,可以改善情緒與記憶力。

台灣失智症協會蒐集臨床個案經驗,發現應該透過改善飲食習慣,像是補充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才能避免大腦營養失調。 因此,林口長庚家醫科的林彥安醫師建議,補充含有20種以上關鍵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來幫助減緩認知衰退。

補腦食物清單統整!這6種食物富含營養,照顧大腦健康!
補腦食物1:深綠色蔬菜》巨量維生素
深綠色蔬菜如:羽衣甘藍、菠菜、芥藍、花椰菜等,富含茄紅素、花青素、黃酮類、多酚類,可以滿足腦部所需營養,幫助大腦維持運作機能,減緩認知能力下降。

補腦食物2:綜合莓果》維生素C及多種植化素
綜合莓果當中,豐富的維生素C及多種植化素,可以抗氧化,減少自由基對大腦神經元的傷害。

補腦食物3:堅果》B群
核桃、腰果、胡桃、杏仁等堅果,是優質B群維生素及油脂來源,有利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合成。

腦食物4:深海魚類》Omega-3
至於鮪魚、鮭魚、鯖魚、秋刀魚含有豐富Omega-3,當中的DHA和EPA可以幫助健腦,促進腦部活化、情報傳遞與幫助記憶。

補腦食物5:雞蛋》卵磷脂
雞蛋中的蛋黃含有豐富卵磷脂,可以活絡腦部,幫助思緒清晰。

補腦食物6:燕麥穀物》麩胺酸
尤其是燕麥,富含了麩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E、鉀、磷、鎂、亞麻油酸等微量礦物質營養,堪稱「大腦糧食擔當」,可以提升腦部神經活力。

上述補腦食物清單顯示,想要補腦必須靠多元完整的複方營養守護。而食物中的關鍵補腦營養—B群微量營養元素,各司其職,更是維持大腦機能運作的關鍵。

有益大腦健康 解密「2大飲食術」的精準營養
飲食術1》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是最常被提到預防失智症的方法之一,這補腦邏輯其來有自。最主要的保健核心就是,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並且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此外,也建議多攝取海鮮魚類,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

哈佛醫學院更深入證明「地中海飲食」有益大腦的原因,表示在這種日常飲食習慣裡,可以幫助身體多元攝取重要胺基酸成分,以及維生素C、E及B群,已經被證實對大腦有益。

飲食術2》APDQS飲食法
現在衍生更新潮、從生活習慣改善起的「補腦」保健飲食法,大力推崇「APDQS飲食建議」(A Priori Diet Quality Score)。透過飲食營養質與量評分,建議增加水果、蔬菜、豆類,與低脂肪乳製品,以及堅果、魚類、適量酒精,同時減少油炸食品、甜點零食、高脂肪乳製品和含糖飲料  1

補腦時代來臨!透過補腦保健食品「綜合維他命」全方位照顧大腦健康
而至於哪一種食物對大腦認知健康最有幫助?醫學臨床研究並沒辦法單一佐證,只強調是「完整飲食習慣共同發揮作用」。 因此,比起瘋狂攝取、補充特定營養,醫學專家更建議「攝取完整營養」。綜合維他命因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證實對腦部健康有益。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Wake For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執行的COSMOS-Mind Study臨床研究蒐集2,262名受試者回饋, 證實每日固定補充「綜合維他命」,可以延緩老年人腦部認知退化 1且這習慣持續3年後,估計可減緩認知衰退6成,該研究結果也被發表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雜誌》(Alzheimer's & Dementia)。

而《Neurology》 2期刊一篇研究長期追蹤營養對於大腦健康的影響,發現從25歲開始「吃得正確」,其大腦認知功能表現更穩定,連帶地記憶、專注、思考理解和表達能力都會更好。

這些健康補腦觀念,在腦年齡提早衰老的現代更顯重要。世界衞生組織(WHO)認為「降低失智症風險」將是未來重要課題,因此在2019年出版「降低認知功能減退和失智症風險指南」(Risk reduc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WHO guidelines),極力建議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尤其, 指南強調均衡營養,多攝取堅果和未加工的全穀物,像是玉米、小米、燕麥、小麥、糙米,每天至少400克的蔬菜水果,並從深海魚類、堅果、酪梨攝取不飽和脂肪酸營養,研究證實可促進腦部分泌營養因子,加強腦部神經的鏈結,有助於減少大腦退化。

補腦不腦補!尋求補腦保健食品時,需打破「以形補形」的大腦迷思
由於思緒退化的原因很複雜,坊間總是開玩笑地說,「大腦老囉!要多補充銀杏、豬腦、核桃補腦!以形補形!」。當然,沒有研究實證這些有助於減緩認知功能退化,可見得「以形補形」的補腦保健觀念早已經落伍。

特別是市面盛傳的「吃銀杏補腦力」一說,一般人常誤認「銀杏果」是補腦保健食品的極選,可以補腦、刺激活躍腦部神經。 但其實銀杏果只是一般食品,目前為止還沒有臨床研究能證實銀杏果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聯,頂多銀杏葉萃取有些槲皮素(quercetin)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每一百人就有三十人生病時會看中醫的台灣,我們經常將中醫對某些人療效很好,但其他人卻未見改善的黑盒子寄託於所謂的「先生緣」。這個黑盒子,相信是許多醫師和病人百思不解的謎團,包括行醫多年的許中華院長。

對於那些神奇痊癒的病人,許院長跳脫醫師視角提出了大哉問:他們做對了什麼?一定有種在醫療之外,可以讓病情好轉的力量,如果能搞清楚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學會產生這些神奇療效的操作方法,不是可以讓更多人受惠嗎?

探索正氣創造奇蹟

《扶正的力量》這一本書是許醫師行醫三十年,與看診超過六十萬人次,且多數為癌症患者的互動過程中,經過深刻探索、觀察、實踐和不斷地驗證之後,針對上述大哉問提出最宏觀的解答。本書為芸芸眾生而寫,少有艱澀的中醫理論,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有著無比耐心的醫師,以誠摯懇切的心和淺顯易懂的話語,向病人、家屬、健康人娓娓道來。許院長憑藉豐富的醫病經驗闡述正氣的各種面向和不同層次,使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被隨意使用但定義模糊的「正氣」一詞,被賦予明確的意涵,更棒的是可以具體知道怎麼做來提升正氣。以下我嘗試用個人觀點簡要介紹各章節主軸。

本書的編排循序漸進。第一、二章從數個醫學奇蹟引起作者探索奇蹟背後的機制,提出喚醒自癒力、免疫力、生命力的要角,在於正氣。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虛弱時容易受病邪侵襲,因此強調扶正。

作者在第三、四章詳述何謂正氣、正氣如何補充,以及處理邪氣不在消滅它,而是師法自然,透過覺知達到動態的正邪平衡。簡單來講就是檢視自己的狀態,建構和諧的生活環境。這些原則的實踐在第五章,作者先舉一位「老芋仔」病人在罹患肺癌後所做的生活方式改變,充實了正氣,還提到謝簡女士如何走出自己的扶正之路,成為外人眼中的奇蹟。

第十章是許院長以自己為例,如何在快車道般的忙碌生活中整頓自己的精氣神,迎接每一天。他的獨特法門除了每日打坐、蔬食,還有源源不絕地輸送愛。因此在最後的兩個篇章,他分享自己和周遭病人成為志工之後,共同建構一個個充滿愛的團體,從癌症病友關懷協會到寬心協會、芸生會到台東芸生基金會,在眾人發心、因緣具足之後,從台北到台東,所有的規畫都能水到渠成。

 

善與愛的奇緣相會

跟我一樣受過公共衛生訓練的許院長,把扶正理論結合社會互助(公衛的精神)的創新,最能觸動我心。中西醫療本質上都極度的個體化,晚近還進入到強調基因的精準醫療;中醫傳統認為各人體質不同,治療前必須先辨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沒有所謂標準化的治療,但病人的治療又只能依賴醫師,療效依賴虛無飄渺的「先生緣」。許院長雖行中醫,卻不落入窠臼,提出的扶正理論導入群體健康的精義,指出社會因子和環境因子對健康的影響,用大量的篇幅說明扶正的力量可以靠著愛人和助人得到顯著增強。

書中所舉例子包括忘懷己病卻服侍不輟的雷神父,還有抽到四張人生鬼牌仍關懷自閉兒家庭的孫中光等,都是扶正力量得到強化的展現。書中描述志工服務成就大善的情景,都是以許院長為圓心,逐漸向外擴散的善行共振效應。許院長花這麼多力氣寫這本書,只是要告訴讀者,

扶正是自己做得到的。與人為善,就是對自己做好事,也是主動為自己的生命扶正。

「引善」這件事,我是見證。十二年前,我邀請世界知名的孟加拉籍醫師賈福拉(Dr. Zafrullah Chowdhury) 來台。賈福拉醫師在孟加拉獨立戰爭後,創辦人民醫院(Gonoshasthaya Kendra)照顧了上百萬窮苦人家,他訓練鄉村女性擔任大部分的醫療工作,醫療品質不亞於正規醫學院訓練出來的醫師,有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論文為證,這在今日還是難以超越的創舉。

賈福拉醫師來台時主動提起希望能認識台灣的中醫師,我隨機找到當時的許中華醫務長約下拜會時間。沒想到雙方見面時,最興奮的竟是醫務長本人,他掛著難以置信的笑容,手舞足蹈地說賈福拉醫師是他的偶像。他每學期都會跟學生介紹這位遠在天邊、素未謀面的傳奇人物,沒想到偶像竟從天而降,出現在他的辦公室!為了強調他所言不虛,還開啟電腦展示授課教材,賈福拉醫師的種種報導與照片一張張躍入眼簾,令我們嘖嘖稱奇。

一位是人民醫院的創辦人,致力於醫療的去神祕化,讓醫療參與權回歸社區,另一位則誓為民醫,相信匯集群體的扶正力量足以創造世間樂土,賈福拉醫師雖在日前與世永別,但那一刻台灣與孟加拉的一期一會,難道不是再次驗證善的相應,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人人可行的扶正之道

第六章指出身動、心靜、靈安的寬心法則,也是使正氣充盈、喚醒正氣的方法,肝癌患者龔教授靠著寬心六法,成為自己的貴人。第七章進一步談到,即使是低存活率的癌症患者如李豐醫師,也能靠著改變自己而絕處逢生,最特別的是她的作法非常簡單,從勉強自己笑到每天自然而然春風滿面,讓心情自然輕鬆下來。而另一類病人屬於心態淡然者,像是不因罹癌而驚恐、不過分消耗正氣的病人,反而能夠心靜,成為得以存活的5%!第三類的典型是令人動容的趙可式教授,她的信仰深入到骨髓、血液裡,心中再無恐懼,靈安發揮了神奇作用。

第八章談到老化版的身動、心靜、神安,不但能延緩老化過程,甚至在老後依然優雅、獨立、自信與淡然,劉老先生和大善人的例子都值得我們思考。第九章的死亡議題,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善終、善生、善別,也就是在思考自己的死亡時,不止要思考死法,更要思考到死為止的活法,真誠面對死亡,才能讓死之幕平和落下。本章的經典案例是一位信奉天主的阿嬤,早上道謝、道愛,晚上臨睡前道歉、道別。她的善終不靠運氣,而是靠她的選擇與準備!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25週年推出「真健康」,強調身心靈與環境整體的和諧與均衡,才是真健康。讓健康成為生活,從「練肌力」開始,熟齡族群如何練肌力不受傷?專家詳細解說。

 

現在的熟齡族越來越注重健康,過去幾年疫情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不只是工作與生活,連運動的習慣也被改變,隨著疫情降溫,大家開始恢復運動的習慣,有人開始到戶外走走,有人開始參與運動課程,希望改善身體的靈活度、心肺功能和肌力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標。

隨著年齡增加,肌肉增長速度會變慢。為了對抗肌少症的到來,有效地增加肌肉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就能更有效地增強肌肉,抵抗老化。

熟齡族練肌力適合什麼訓練?

阻力訓練是其中關鍵的一環,阻力訓練不只是在健身房使用器材,可以利用彈力帶或小重量器材,例如啞鈴進行輕量級肌力訓練,如肩部、手臂、腿部等,也能加上自身重量的徒手訓練,在家或辦公室的地板、椅子等進行肌力訓練動作,如俯臥撐、伏地挺身、深蹲等動作。

在運動中心或健身房的阻力訓練好處更多,剛開始學習時可由專業教練指導,確認運動姿勢正確,增加訓練效果並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隨著動作正確逐漸增加訓練的強度。

 

 

有些人喜歡球類、團體或能跟人有更多交流的運動,例如網球、羽球或高爾夫,這些運動除了有氧訓練外,也涵蓋相關動作的肌肉訓練,也是不錯的運動方式。但是過度使用部分肌群可能增加受傷風險,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除了運動之外,飲食均衡,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跟有充足的睡眠,更有利於肌肉生長和修復,這些就像肌肉增長的原料,有足夠的原料加上運動的幫忙,更能有效地增加肌肉量。

2.有氧運動:每週至少三次的有氧訓練

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身體代謝能力、強化心肺循環。膝蓋疼痛的年長者,建議選擇負擔較少的運動類型,例如:腳踏車、水中運動、游泳、划船機等;如果沒有下肢疼痛的患者,可以考慮強度較高的慢跑或爬山等。

中強度有氧運動,建議每週運動150~300分鐘,大約是一週運動5~7次;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建議每週運動75~150分鐘。大約是一週3~5次。

3.伸展運動:可以每天執行的伸展運動

適度的伸展運動,可以增加平衡能力、關節活動度、筋膜與肌肉延展性、減少受傷風險。建議每天可以安排15~30分鐘做伸展運動,也能每天搭配阻力訓練或有氧運動進行。例如瑜伽或皮拉提斯等方式,可以增強核心肌群和柔軟度,減緩平時緊繃的肌群造成的痠痛。

除了上述3個方式外,有些人喜歡與人接觸的球類運動,能維持社交與調劑身心,例如羽毛球、網球或高爾夫等,或者一些舞蹈課程,如拉丁舞、爵士舞或中國舞等,可以增強身體協調性和音樂感。

親近大自然戶外活動,例如徒步旅行、露營或攀岩等,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麗和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也都是不錯的訓練方式,依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例如月底有爬山行程,在過去的訓練就需要逐漸增加肌耐力與負重的訓練。選擇適合自己且喜歡的多元運動方式,才能持續享受運動的樂趣。

 

熟齡族個人化運動菜單

根據國內外運動學會的建議指引,熟齡族的運動計劃建議有3個元素。

1.阻力訓練: 每週至少兩次肌力訓練

透過阻力訓練不只改善肌力,也可以改善爆發力、穩定度、骨質與肌肉量,透過適當循序漸進的阻力訓練計劃,能夠涵蓋更多層面,計劃中可包含器材為主的單關節運動,或者自由重量較多的多關節運動方式,從低強度循序漸進到高強度。

受傷了還可以練肌力跟運動嗎?

受傷依時程可以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跟慢性期,急性期如果有明顯的紅腫熱痛,建議休息為主,可考慮就醫請醫師評估,因為這時候再進行運動,可能會有二次傷害,也會減緩恢復的速度。 如果沒有明顯的紅腫熱痛,可先確認關節活動度是否正常、受傷處沒有明顯壓痛,再以低強度的運動嘗試,例如快走、低重量的阻力訓練,再加上低張力的伸展運動,確認身體狀況。

受傷初期先不考慮衝擊性運動,例如籃球、足球等,避免加重受傷狀況。另外避開受傷的位置,仍然能做部分的運動,例如腳踝扭傷,仍可以加強上肢跟核心的阻力訓練,在運動中應該注意身體的反應,避免二次傷害,選擇合適的強度。

身體在剛受傷的階段,需要加多的能量去恢復,受傷處因為組織發炎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周邊組織進而產生代償動作,過度的代償動作會造成不良反應或傷害,是這階段要注意的地方。

受傷後可由專業的醫師評估透過合適的治療,能讓恢復期縮短。輕度的損傷,例如輕度的肌肉拉傷、挫傷或腳踝扭傷,大約2~3週可以逐漸恢復到原本的運動強度;中度的損傷,例如肌腱部分撕裂傷、韌帶局部斷裂或明顯的挫傷,就需要4~12週以上的恢復期,才能逐漸恢復到原本的狀況。

 

而嚴重的損傷,例如骨折、肌腱完全斷裂等情形,需要更久的復健期,甚至需要手術才能恢復到一個程度。開始恢復運動後,多注意每次運動前的熱身,以及運動後的伸展與放鬆,避免再次運動傷害。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鉀-缺鉀-鉀食物-鉀英文-鉀原子量-氮磷鉀-木瓜鉀-鉀水果-鳳梨鉀-鉀功效-鉀正常值-酪梨鉀-低鈉鹽鉀-鉀水腫-鉀離子過高什麼水果不能吃-鉀補充-鉀保健食品-鉀蔬菜-香蕉鉀
瀏覽數53

缺鉀症狀有哪些?誰需要低鉀飲食?4類高鉀食物一次看

 

鉀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電解質,鉀功能能幫助肌肉收縮、影響心臟正常跳動。缺鉀或鉀過量都不好,缺鉀症狀有哪些?誰需要低鉀飲食?高鉀食物清單一次看。

鉀功能對身體的好處?

鉀離子(英文 potassium)是身體當中含量最多的離子,對於維持人體運作有重要的角色。根據文獻指出,鉀主要的功能有:

  • 肌肉的收縮
  • 與神經傳導有關
  • 心臟功能與跳動是否規律、穩定與鉀息息相關
  • 幫助細胞獲取養分並協助細胞排出廢物

當身體攝取食物之後,鉀會先在腸道被吸收,再送到全身各處,多餘的鉀會經由尿液排出。一般而言,血液中的鉀離子正常濃度介於3.5~5.1 mEq/L,體內鉀離子過高、過低都可能引發生命危險,特別是心臟肌肉這類接受神經傳導刺激而跳動的肌肉,可能會因為鉀過高或過低出而出現功能異常。

高血鉀症狀有哪些?

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超過5.1 mEq/L就稱為「高血鉀症」,最直接的影響是心臟功能。高血鉀症大多發生在腎臟病,尤其是尿毒症病人身上,因為尿毒症病人的腎功能已經喪失,無法正常排出多餘的鉀離子,這會使得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上升。

高血鉀的症狀包括:

  • 肌肉麻木無力
  • 口唇發紫、麻木
  • 心跳不規律
  • 換氣過度

一旦上升到7 mEq/L或更高,就會出現心律失常、心律不整甚至心室顫動,就可能致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高血鉀症是內科的急症,隨時都會有猝死的可能。

  • 大量流汗
  • 慢性腹瀉或嘔吐
  • 服用某種類的抗生素,例如胺基醣甘類抗生素
  • 體內鎂的濃度過低
  • 飲食當中缺乏鉀
  • 長期使用利尿劑

缺鉀症狀有哪些?

離子低於3.5 mEq/L即為低血鉀症,不過程度和症狀有所差異:

  • 輕度低血鉀:3~3.5 mEq/L,這時候的低血鉀不太會有症狀。
  • 中度低血鉀:2.5至3 mEq/L,可能會疲勞、抽筋、肌肉痠痛。
  • 重度低血鉀:小於2.5 mEq/L,會低血壓、心律不整等。

缺乏鉀的症狀還包括:

因此如果容易感到疲倦、肌肉容易抽筋、心悸等問題,做過各項檢查卻都沒異狀,就可以考慮鉀缺乏。

缺鉀可能的疾病?

鉀離子缺乏也與其他健康問題有關。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資料顯示,鉀離子缺乏與高血壓腎結石、骨骼健康有關:

  1. 高血壓:鉀離子濃度太低會增加高血壓風險,相反地,如果鉀濃度正常可以幫助降低血壓。這是由於鉀能使血管擴張,並幫助身體藉由尿液排出會引起高血壓的鈉離子。
  2. 腎結石:腎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和磷酸鈣,鉀離子不足會妨礙腎臟重新吸收鈣,使尿液中的鈣增加、增加腎結石風險。
  3. 骨骼健康:目前研究發現,如果增加鉀的攝取,可以增加骨質密度。目前機制還不明,不過推測是,鉀可以平衡血液酸鹼平衡。由於日常生活會吃進肉類、穀類,消化後會產生酸性物質,不利骨骼健康,而鉀可以加以平衡。
  4. 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好:鉀缺乏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或糖尿病,特別是長期使用利尿劑的人。一些觀察性研究發現,飲食中的鉀攝取量不足或是尿液中的鉀濃度不足,會造成血糖升高。

 

誰要注意限制鉀攝取量?

鉀對人體很重要,體內鉀的平衡主要靠飲食和腎臟排除多餘的鉀,因此有以下問題的人要特別限制鉀的攝取:

  1. 腎臟病人:在初期(第一、二期)腎功能還有60%以上,還能排除多餘的鉀,顏宗海醫師指出,臨床經驗來看,到了第五期的腎臟病人就要特別注意鉀的攝取量。不過顏宗海醫師也提醒,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有的腎臟病人第四期就要開始限制鉀的攝取,因此要與醫師密切配合。
  2. 糖尿病人:顏宗海醫師指出,糖尿病人中有大約3~4成有腎臟病變的問題,因此糖尿病人也要注意鉀的攝取。
  3. 服用會防止鉀流失的藥物:例如保鉀型利尿劑。
  4. 心律不整的病人:鉀與心臟跳動有關,鉀攝取太多可能會加重心律不整症狀。

鉀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高血壓、心臟功能運作有關。目前鉀的攝取量沒有固定標準,若以美國國家學院(National Academies)訂定的男性每日3,400毫克、女性2,600毫克來算,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成年男性每日僅攝取約2,700~3,000毫克,19~44歲的女性僅吃到約2,300毫克,鉀攝取量都不足。

吃到含鉀的食物不難,以下列舉常見鉀含量高的食物:

低鉀食物有哪些?

需要做到限鉀飲食的民眾可以透過以下6點,避免攝取過多鉀離子:

  1. 青菜過水燙5分鐘,可以去除鉀離子
  2. 避免用肉汁拌飯
  3. 不要大量喝雞精、果汁或各種萃取液(例如蜆精、牛肉精等等)
  4. 低鉀的水果包括蓮霧、水梨、蘋果、鳳梨芒果、葡萄柚
  5. 低鉀的蔬菜有木耳、絲瓜、豆芽、黃瓜高麗菜
  6. 低鉀飲品有米漿、豆漿、茶飲(例如紅茶)

以紅茶為例,茶葉的鉀含量只有6毫克,但紅茶茶包有2,000多毫克。另外若是泡茶葉,也建議第1、2泡不要喝,這樣不僅可以喝到茶,也能享受茶香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也做錯?米飯放電鍋忽略1事恐吃毒 專家揭米飯助減重、護心祕訣

  • 陳美妤 報導
  •  
  • 2023/07/03 11:25
  • 你也做錯?米飯放電鍋忽略1事恐吃毒 專家揭米飯助減重、護心祕訣

    米飯是國人常見的主食之一。使用電鍋煮飯有哪些技巧,能讓米飯更軟Q、更健康?沒想到吃米飯也能助減重?煮飯保存方式錯誤,當心會讓細菌孳生,造成食物中毒。

     

    讓米飯更軟Q、健康助減重的祕訣

    台大營養教育與傳播講師洪泰雄表示,煮飯時適量加入植物油或橄欖油,能防止米粒黏在一起,使飯食更加鬆散、口感更軟Q,也有利於增強人體的能量供應,且在胃腸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量,這些油含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也有益。不過,過量使用油則可能導致飯食變得油膩和沉重,同時還可能增加熱量和脂肪攝入,對身體健康不利。因此,在烹飪時要注意控制油的用量,保持適量使用的原則。

     

     

    米飯怎麼吃能有效幫助瘦身?對此,洪泰雄指出,米飯冷藏可能比放涼更有助於達成減重目標。當食物被冷藏後,其溫度下降,使食物中的熱量能量密度增加。這意味著冷藏食物提供更多的飽腹感,同時減少攝入的熱量。不過,減重的關鍵還是要注意整體熱量攝入,適當的飲食和運動才是長期健康減重的有效方法。

    看更多:名醫公開私房抗老祕訣 能降低乳癌風險 揭2行為減壽致命少活7年

     

    6招讓米飯營養不流失

    1.適量加水

    煮飯時不要加太多水,以避免營養流失。

    2.不要煮太久

    煮飯時間不要過長,避免營養流失。

    3.建議食用米糠

    米糠富含營養,可將其加入米中一起煮飯,有利於保留飯食的營養成分。

    4.適量使用油

    在煮飯時,可適量加入植物油或橄欖油,有利於保留飯食的營養成分。

    5.不要洗掉澱粉

    米飯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煮飯時不要過多洗掉澱粉,以免營養流失。

    6.不要添加過多調味料

    適量的鹽和調味料可以讓飯食更加美味,但添加過多的鹽和調味料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建議控制用量。

     

    看更多:夏天吃地瓜護心又護眼!這品種降低黃斑部病變效果最好 營養師公開「護心護眼食物」

     

    4技巧保存米飯

    1.快速冷卻

    煮好的飯食要盡快冷卻,以避免細菌孳生。建議將飯食轉移到大碗中,然後碗外用冷水冷卻,最好不要放在電鍋中保存。

    2.適當分量

    保存時建議適量分量,不宜過多或過少,避免浪費和變質。

    3.容器選擇

    保存飯食時,選擇密封性好、耐熱的容器,建議使用玻璃或不銹鋼盒。

    4.儘早食用

    保存的飯食應盡早食用,以免變質或失去口感。

     

    米飯保存錯誤 小心食物中毒

    夏天天氣熱,有許多人習慣將剩飯放涼或是放在電鍋內繼續保溫,洪泰雄指出溫度若低於攝氏60度以下易孳生仙人掌桿菌,造成食物中毒,其症狀有嘔吐、頭暈、發燒、四肢無力等。根據食藥署說明,保存溫度方面,熱存溫度需高於60,冷藏溫度需低於7,才能降低細菌生長速度。而使用傳統電鍋保溫,當電鍋電路切換至保溫功能時,傳統電鍋鍋蓋非完全密封,較難確定保溫可維持在超過60的狀態,容易助長細菌大幅孳生,建議食品烹調後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

  •  
  •  
  •  
  •  
  •  
  •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0.jpg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虛才是肥胖真正原因!8食材補氣消脂、腰背按摩刮油剷肉!

 瀏覽數 5,504
 
 
 
 
 
 
氣虛才是肥胖真正原因!8食材補氣消脂、腰背按摩刮油剷肉!
【早安健康/石晶明(上海中醫名家施維智嫡傳弟子)】 

肥胖—氣補足,脂肪消



任何年齡均可發生肥胖,以中年人多見,且女性多於男性。肥胖是女性非常關心的問題,許多愛美女性通過節食來調節體重,中醫認為,這種方法會引起身體的功能失調,有損身體健康。其實,肥胖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氣不足,從而導致機體的脂肪比例異常,把氣補足了,以促進脂肪的正常代謝,才能維持體內正常脂肪比例。
 



胃腸積熱—肥胖,口乾,口渴,腹部脹滿,便秘,舌質偏紅,舌苔黃膩,脈弦滑

肝鬱脾虛—肥胖,心情欠穩定,體重增減多與心情的波動有關,胸脅脹滿,疲乏,大便稀,舌質略淡且邊緣有齒痕,脈沉細弦滑。女性還伴有月經不調、腹部常脹痛

痰瘀阻滯—肥胖,以腰腹最胖,身體呈梨形,下肢水腫,還伴有關節疼痛,舌質偏暗且有瘀斑、瘀點,舌苔厚膩,脈沉澀
 

肥胖:從氣不足到脂肪堆積



很多人提到肥胖,都會認為是吃得多,或吃得太油膩,運動量少,其實造成肥胖真正的內在原因是氣虛濕重。中醫認為「胖人多氣虛,瘦人多血虛」。肥胖者多陽氣偏虛,體內有痰有濕。

正常情況下,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在氣化的作用下,經由脾胃運化轉為各種精微物質,並運送至身體各部位以滋養全身,同時排出身體不需要的代謝產物。但是當一個人氣虛的時候,體內氣化運動不充分,進餐之後,食物不能轉化成身體所需的精微物質,多餘的代謝產物包括脂肪等,就會沉積下來。

多餘的脂肪,中醫稱之為「痰濁」,它們並不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是危害健康的垃圾,它們不會在身體需要的時候出來幫忙,只會成為身體的負擔,需要及時清走才行。

所以,氣虛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則是判斷一個人氣虛最明顯的指徵。
 

肥胖者補氣消脂方



圖4-1
圖4-2
圖4-3
圖4-4

注:本方案僅供參考,應根據個人情況遵醫囑選擇使用。
*以上中成藥僅在中國大陸地區流通販售,本繁體中文版為忠實呈現石晶明醫師專業建議,故仍依原書製作並保留該部分資訊,僅供本書讀者參考,讀者若有發現相同或類似品名中成藥,仍須經醫師處方指示使用。
 

針對肥胖部位重點按摩


胸腹部重點按摩的穴位有:上脘、中脘、下脘、建里、承滿、天樞、外陵。
背腰部重點按摩的穴位有:三焦俞、環跳等。

圖4-5
 
  1. 上脘: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上。
  2. 承滿: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
  3. 建里: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上。
  4. 天樞: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5. 外陵:在下腹部,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圖4-6
     
  6. 三焦俞:在脊柱區,第1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7. 環跳:在臀外側下部,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上的外1/3與2/3交點處。
  8. 下脘:在上腹部,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上。

3款減肥的食譜



肥胖患者在攝入低熱量食物的同時,還要做到膳食平衡,合理攝取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證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充足供應。此外,還要限制脂肪、辛辣及刺激性食物。攝入充足的新鮮蔬果是治療肥胖的重要方法之一。
 

冬瓜紫菜湯


取紫菜30克,冬瓜400克。將紫菜用水泡發好;冬瓜去皮,洗淨,切塊。將紫菜、冬瓜塊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同煮,最後加適量鹽調味即可。可清熱利尿、減肥降脂。

圖4-7
 

荷葉首烏茶


取荷葉、何首烏各10克,用沸水沖泡,長期飲用,不僅能夠減肥,還有美容功效。適用於陰虛腸燥的肥胖者。

圖4-8
 

番茄山楂飲


番茄和山楂按照5:1的比例各取適量。番茄洗淨去皮,切塊;山楂洗淨,去子。將兩者放入榨汁機中,加1碗涼開水榨汁。此飲中,番茄可以美容,山楂可以降血脂。適用於食積不化的肥胖者。

圖4-9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喝維生素C發泡錠導致腎結石?腎臟科醫師:關鍵在劑量,正確補充注意1件事

 

 瀏覽數 84,693
 
 
 
 
 
 
愛喝維生素C發泡錠導致腎結石?腎臟科醫師:關鍵在劑量,正確補充注意1件事
韓劇《黑暗榮耀》魅力橫掃全世界,女主角文同垠與圍棋前輩朱如炡,一同透過聽「發泡錠」丟入水中冒泡的滋滋聲獲得心情平靜的劇情,也引起大眾對於發泡錠的興趣。知名主持人于美人日前也曾分享,自己會喝發泡錠補充營養,但同時也提及本身是容易引發腎結石的體質,還曾於手術中取出 108 顆腎結石。日前也有醫師上節目分享,長期使用高劑量維生素C會增加草酸鹽結石沉澱的機會,進而導致腎結石。究竟維生素C發泡錠是否是導致腎結石的因素之一?引發諸多討論。

許多人不愛喝白開水,所以喜歡在水中添加發泡錠,以利補充日常水分或是用以預防感冒,但也引發導致腎結石的疑問。事實上,有關飲食會導致腎結石,坊間有許多傳言,例如有人覺得菠菜跟豆腐不能一起吃,因菠菜的草酸及豆腐的鈣,兩者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增加腎結石風險。然而,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指出,前者關鍵在於「劑量」,正常使用就不必太擔心;而後者是迷思,雖然草酸與鈣會形成草酸鈣,這在化學反應上是成立的,但在人體內卻沒有機會形成,因為草酸跟鈣會在腸胃道中結合再經由腸胃道排出,並沒有機會抵達腎臟形成結石。
顏宗海醫師
腎結石依成分可分為四大類,分別是鈣結石,主要為草酸鈣及磷酸鈣結石二種,其餘則是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及胱胺酸結石。大部分以鈣結石為主,約佔患者總人數85%以上,坊間也因此常有錯誤迷思,認為少吃高鈣食物就可以減少腎結石風險,但顏宗海醫師說明,低鈣飲食反而容易因無法在消化道中提供足夠鈣質與飲食中草酸結合,造成體內草酸濃度上升,尿液草酸排出量也因而上升,增加結石的可能性,因此足量的鈣質攝取也很重要,不需要特別限制含鈣食物。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人每日建議鈣攝取量為 1200 mg,若需額外補充鈣 片,建議鈣片一定要搭配正餐一起服用,才不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因為單獨補充鈣片且沒有搭配餐飲,反而會促進腎結石的形成。

顏宗海醫師表示,不當的飲食習慣,的確是導致腎結石的原因之一,但重點是正確認識飲食知識。飲食中造成腎結石的原因包括:少喝水、喜歡吃重鹹的高鈉飲食,以及愛吃貝類海鮮的高普林飲食等。

預防腎結石飲食記得:
 
  • 多喝水:維持每日2.5公升的尿量。
  • 低鈉飲食:高鈉會導致尿液中的鈣含量增加,進而與草酸或磷酸結合。因此顏宗海醫師提醒,要注意減少含鈉量高的調味品,如鹽、醬油、味精等的使用量、少食用罐頭、加工食品等。
  • 低普林飲食:高普林易導致尿酸升高,包括動物內臟、肉湯、海鮮等在內,要避免過量食用。
  • 低草酸飲食:避免過量攝取如菠菜、茶、可可、巧克力、堅果等草酸含量高的食材。
 

維生素C抗氧化、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維生素C
日常生活中補充維生素C,有助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顏宗海醫師表示,想補充維生素C多吃新鮮蔬果是第一優先選項,但有些民眾每天可能吃不到足量,尤其這三年因疫情影響,長時間待在家、無法吃到新鮮蔬果的人比例也增加,此外,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高溫烹調方式也容易讓維生素C流失,因此透過像是發泡錠等營養品補充無可厚非,但他強調,要按照每日劑量指示、正確補充。

維生素C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草酸,顏宗海醫師指出,如果沒有正確補充,長期補充過量,腎結石的風險相對提升。對於一般健康成人而言,衛福部食藥署訂定維生素C劑量範圍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上限則在2000毫克。食藥署也規定,維生素C保健食品的每日攝取量不可超過1000毫克。

而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指出,健康成人在正常劑量範圍內,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維生素C會造成腎結石 ,因此補充維生素C發泡錠、錠劑、口含錠等補充品時,最重要的還是按照外包裝服用說明,避免攝取過量。他也提醒,若本身有結石體質或特殊身體狀況,則建議諮詢醫師再服用。
 

維生素C發泡錠這樣正確補充


維生素C發泡錠可直接溶解於水中,且各大通路都有販售,不失為一個方便且有效補充的好選擇,除了要按照劑量補充外,還建議遵守以下原則,才能真正補充營養!
 
  • 存放於沒有陽光直射的陰涼通風處
  • 開封後於期限內盡快食用完畢,避免氧化
  • 避免使用高溫熱水沖泡,才不會破壞營養素
  • 飯前空腹食用為佳

 
關鍵字: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蘇油降膽固醇、抗氧化!韓中醫:2吃法最健康!大火炒、烤都NG

 
 
 
 
 
 
 
紫蘇油降膽固醇、抗氧化!韓中醫:2吃法最健康!大火炒、烤都NG
【早安健康/吳文哲報導】紫蘇油是韓國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配料,其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只能夠抑制發炎反應、促進血管健康,還能夠幫助細胞間的信號傳達。不過若是想要獲得上述的益處,除了在選購時應該注意幾個大重點,料理方式也非常重要,否則不只會讓有益的成分大量消失,甚至反而會危害到健康。
 

降氣祛痰、潤腸通便 紫蘇籽好處多!

 
「含有大量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是紫蘇油最大的優點。」韓國中醫師鄭世妍(정세연,音譯)解釋,在《食療本草》中就記載,作為紫蘇油原料的紫蘇籽,能夠補中氣、通血液,而《東醫寶鑑》則指出紫蘇籽能夠補強骨髓、去除人體內的毒素,並且具有清血的效用:「其他像是降氣祛痰、潤腸通便,也都是紫蘇籽被認為具有的藥效。」

最近的研究則指出,紫蘇油中含有的Omega-3成分比率高達60%,能夠促進血管健康、抑制發炎,韓國中醫博士李載成(이재성,音譯)補充,「Omega-3可以讓細胞膜變得柔軟,不論是預防年長者失智或兒童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都能夠有所幫助。」此外,和一般的植物油相比,紫蘇油的Omega-6含量較低,能夠避免攝取過多Omega-6導致血液凝固異常及過度的免疫反應等副作用。 (編輯推薦:Omega3的威力!研究認證:這樣吃降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儘管如此,隨著製作方式不同,紫蘇油產品對於健康的影響也有差異,為了避免有害物質產生,就連料理方式與保管過程都必須要特別注意。
 

挑選優質紫蘇油三重點 壓榨方式、溫度、酸價



「就像橄欖油有各種等級,並且對應不同的價格,製作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導致紫蘇油的品質不同。」鄭醫師建議,可挑選49℃以下「冷壓榨」的產品,雖然這種製程的產品產量較少、價格較高,但營養機能較不容易被破壞,也比較不會攝取到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另一方面,代表油質穩定性的「酸價」,反而是應該注意的標準,酸價越低代表紫蘇油腐敗的機率越小,品質也越好,尤其是願意主動標示酸價的產品,也代表廠商本身對於品質更有自信。 (編輯推薦:冷壓初榨或特級初榨更好?原來橄欖油這樣分級,健康料理注意1重點)

最後,鄭醫師也建議選擇製造日期在一個月內的紫蘇油。儘管紫蘇油有效期限通常有半年,但就算是還沒開封,也會慢慢開始變質,因此在選購時,也應該要挑選小容量、可以在2個月內使用完的產品。
 

紫蘇油健康吃 料理、保存秘訣看這裡



雖然對身體有益,但紫蘇油的缺點在於發煙點低,大約在攝氏160~170度就會開始產生發炎物質。「一般來說,炒的溫度大概在攝氏120度,炸則是180度,至於烤的溫度則是120~160度。」鄭醫師解釋,雖然不太有人會使用紫蘇油來炸東西,但除了在炒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能以大火持續長時間料理,也要避免用直火烤沾有紫蘇油的食物。建議的吃法像是搭配沙拉,或者是拌青菜食用等,把紫蘇油當成佐料的做法會比較好,每日建議攝取量大約一湯匙左右,尤其適合與富含脂溶性維生素E的食材一起攝取。

「紫蘇油一定要放冷藏。」鄭醫師強調,有些人會認為油類只需要放常溫保存即可,但紫蘇油並沒有像是香油,會產生能夠防止腐敗的芝麻酚,因此若想要避免變質,就應該低溫保存:「另外,也應該要避免光線照射,像是裝在深色的瓶子中,並且用報紙、紙巾等包覆;若是想要增加保存期限,則可以加入能夠預防腐敗的香油,以7:3(紫蘇油:香油)的比例製成混合油,如此一來就能夠增加穩定性、讓新鮮度維持比較長的時間。」
 
  1.  
  2.  
  3.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瓜葉不是「地瓜的葉子」?真實身世曝光 醫揭4大好處

 
地瓜葉營養豐富。(圖/報系資料照)
 
地瓜葉營養豐富。(圖/報系資料照)

地瓜葉營養豐富,其蛋白質、胡蘿蔔素、鈣、磷、鐵、維生素C等含量,均比菠菜、韭菜等常見蔬菜來得高,有助抗氧化,因而成為現代人心目中的健康蔬菜。不過,醫師透露,其實地瓜葉並不是國人常吃的地瓜葉子,而是農民種植專門吃葉子的「葉用甘藷」,但不變的是營養價值豐富,且對身體有4大好處。

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在臉書粉專「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養生 長照 介護食慢性病」發文,「你知道地瓜葉並不是我們一般吃的地瓜長出來的葉子嗎?我們吃的地瓜雖然也會長葉子,但纖維過粗,口感不佳,我們吃的地瓜葉其實是專門的『葉用甘藷』種出來的喔!今天傅醫師就來告訴你吃地瓜葉的四大好處!」

保護眼睛健康:地瓜葉富含維生素A,若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導致夜盲症,且地瓜葉含有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保護眼睛細胞,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穩定血壓和血糖:地瓜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有助於穩定血壓,另外地瓜葉富含植化素,有助於維持血糖恆定。

改善消化功能:地瓜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和改善消化功能。膳食纖維還可以增加飽腹感,有助於減少進食量和維持健康體重。

幫助凝血:維生素K除了能穩定血壓,也能幫助凝血,有助於減少女性月經前的不適症狀。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認為「水腫代表身體水分過多,因此不能喝水」,對此,營養師劉雅惠表示,水腫是身體的水分代謝出現異常,除非是疾病造成水腫,否則更應多喝水增加代謝。此外,也可透過適度運動、攝取足夠蛋白質及蔬果消水腫,並以原型食物為主。

劉雅惠在臉書粉專「營養師Emma」發文提醒,水腫是一個結果,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很多,絕對不是一昧的少喝水就可以解決的,水腫≠限水,不要再搞錯了。

水腫原因有4種

●久坐久站:長期維持同個姿勢,可能導致下肢循環不良而累積水分,最常見為腿部水腫。

●飲食習慣不良:飲食太重口味、過多加工製品,讓體內鈉、鉀離子失衡,鈉離子累積在體內,便使水分失去平衡。

●疾病:心衰竭、肝硬化及腎臟病皆可能因代謝循環、水分排除障礙、血漿白蛋白過低引起水腫問題。

●營養不良:蛋白質會調節體內膠體滲透壓,蛋白質不足就會讓液體累積在組織間隙。

 

營養師表示,水腫是身體的水分代謝出現異常;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5撇步 消除水腫

劉雅惠指出,可透過以下方法消除水腫:

●適度運動及活動:久坐久站的上班族,可透過運動促進下肢循環,幫助液體回流心臟。

●以原型食物為主:鈉會保水,飲食應避免太鹹、加工、重口味,多選擇原型食物,以辛香料調味、減少調味料。

●足夠蛋白質:營養不良的水腫,應攝取足夠蛋白補充身體所需。一般成人需求量為,每公斤體重需1公克蛋白質,但依不同年齡、疾病,需求可能不同。

●足量蔬果:天天5蔬果,從蔬果中攝取鉀離子,將過多的鈉排出,順便將水分帶出體外,可吃釋迦、香蕉、香瓜。

●水分不能少:水能幫助代謝循環、加速排除鈉,反而可以消水腫。但若是疾病造成水腫,過量水分反而可能加重疾病惡化,此時應依不同疾病限水。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網》遠離老年憂鬱! 中醫推2穴1食材:改善失眠、焦慮

2023/04/03 17:48  

 

中醫師表示,如果有悲觀、無望、自責、罪惡感等念頭。除尋求專業心理輔導,也可透過按壓神門穴和靈道穴舒緩、安定心神,有助於改善失眠、焦慮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年齡增長,憂鬱問題的表現也更加淡漠,更不容易被察覺。中醫師表示,如果有悲觀、無望、自責、罪惡感等念頭。除了尋求專業心理輔導,也可按壓神門穴和靈道穴舒緩、安定心神,有助於改善失眠、焦慮等症狀。此外,蓮子被認為有助於緩解焦慮、緊張和失眠等問題,同時亦有一定的消化系統功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在臉書粉專「林舜穀中醫師談失智照護」發文指出,心情低落、焦慮、失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專注力下降等症狀,都可能是憂鬱帶來的影響,隨著年紀增加,情緒表現通常會較為淡漠,因此不易被察覺。

但若出現悲觀、無望、無助、無價值感、自責、罪惡感、感到人生失去意義,或是興趣減少、活力下降、體能變差、性慾降低及容易疲憊,就要當心,「老年憂鬱症也可能伴隨身體症狀如頭痛、全身痛、虛弱無力等」。

他分享2道題目自我測試,其一為「過去2週是否常感到厭煩/心煩/阿雜(台語)或沒有希望」,另一是「過去2週是否減少很多活動和有興趣的事」,並提醒可嘗試按壓舒緩、安定心神的神門穴及靈道穴,也可適量食用蓮子,有助於減輕焦慮、緊張與失眠等症狀,使人放鬆、平靜以及緩解腹瀉、消化不良問題。

●神門穴:位於腕掌橫紋上,小指根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有舒緩、安定心神功效,能夠減少憂思,對改善失眠、焦慮有不錯效果。

 

神門穴位於腕掌橫紋上,小指根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圖取自林舜穀臉書粉專)

 

●靈道穴:位於臂掌側面,神門穴往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有助改善恐慌、心悸、憂鬱,也可紓解壓力,減少悲傷和恐懼、負面情緒。

 

靈道穴位於臂掌側面,神門穴往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圖取自林舜穀臉書粉專)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冷熱甜湯「這樣吃」最健康 營養師曝熱量最低竟只有「90大卡」!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天冷時,你最想吃哪一碗熱甜湯?高敏敏營養師也提醒,小心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還有甜蜜的負擔。

小心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還有甜蜜的負擔。(示意圖/photoAC)

對此,高敏敏營養師在臉書貼文提供以下幾種常見熱甜湯熱量(以一碗約350ml估算)圖鑑給大家參考:

  • 綜合燒仙草 429 Kcal

  • 花生甜湯 427 Kcal

  • 綜合豆花 420 Kcal

  • 小湯圓紅豆湯 405 Kcal

  • 芝麻糊 403 Kcal

  • 紫米紅豆湯 355Kcal

  • 紅豆湯、綠豆湯 345 Kcal

  • 杏仁茶 315 Kcal

  • 薑汁奶茶 305Kcal

  • 薑汁甜豆花 無加料 300 Kcal

  • 芋頭椰汁西米露 262 Kcal

  • 楊枝甘露 254 Kcal

  • 桂圓紅棗茶 215Kcal

  • 燒仙草 無加料 150 Kcal

  • 冰糖銀耳紅棗 90 Kcal

(圖/翻攝自【高敏敏 營養師】臉書粉專)

高敏敏說道,以上除熱量之外,精製糖也是必須特別注意,另外,甜湯除了添加許多精緻糖,也可能會利用澱粉下去勾芡,製造出濃稠的口感,或是本身油脂含量高,像是芝麻糊、杏仁糊就是油脂含量比較高的甜湯,因此建議大家可以選無料無糖的燒仙草或是冰糖銀耳紅棗,一樣有暖身暖心效果。

最後,高敏敏提醒,飲食上除了注意熱量,食物的組成部分也是重點,建議選擇少糖、高纖,學會拆解你吃下的食物種類,才能吃得更健康!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好疲勞但卻睡不著?現代社會的生活步調快

,而節奏快速引發的焦慮與睡眠互相影響,產生惡性循環,

讓人即使想睡卻又因為焦慮、緊張,而無法以放鬆的狀態進入睡眠。

如果你是容易焦慮緊張導致難以入睡,可以透過按摩穴道幫助促進血液循環來增加睡意,

300.png

以下就來介紹4個助眠穴道。 四大助眠的保健穴道

一、印堂穴 位置:在左右兩邊眉毛的眉頭連線中點。

二、神門穴 位置:位於腕掌橫紋上,小指側的凹陷處。

三、翳風穴 位置:位於耳垂後,耳後高骨和下頜角間的凹陷中。

四、內關穴 位置:手腕橫紋向上三指寬,於兩筋之間。 穴道按摩的方法 可用按壓、指揉、點按的方式來進行穴道按摩3至5分鐘。

按壓:用拇指在穴位上,慢慢向下按壓。 指揉: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小幅度旋轉畫圈揉動。 點按:用手指,來點按穴位。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B群包括B1~B12,各自在體內負責大量的生化代謝工作,主要功能包含神經傳遞、新陳代謝、促進免疫和維持健康。營養師表示,太累可以吃B群提振精神、想助眠也可以吃B群幫助睡眠,關鍵就在於自己的身體狀況!當營養不足時,B群必須優先拿來使用在輔助產生能量、提振精神,而當營養足夠時,額外的B群有助加強合成血清素,提升入睡速度與睡眠品質。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缺B群?一張圖告訴你。

看更多:B群功效有哪些?B群推薦何時補充?營養師盤點最完整的B群功能、缺乏症狀

 

 

B群有助情緒穩定、促進免疫

營養師李立慈表示,維生素B群是好多種維生素的統稱,從B1~B12都有,可幫助神經傳遞,讓情緒穩定、舒緩焦慮不安、提高抗壓性;也有助新陳代謝,輔助產生身體所需能量;此外,還能促進免疫和維持健康。

 

B群可助眠也能提振精神

大家一定聽過「太累沒精神,來點B群吧!」,也聽過補充B群可以助眠,其實B群到底是提振精神還是幫助睡眠,跟自己身體狀況有關。從提振精神方面來看,因為B群可幫助人體吸收利用代謝,之後輔助產生能量,讓身體持續活動,所以攝取B群可提振精神;而從幫助睡眠方面來看,B群中的維生素B6,主要負責將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天然安眠藥「色胺酸」,製造成睡眠荷爾蒙的前驅物質「血清素」,可使人放鬆愉悅、舒緩神經、定心安眠,因此缺乏時,會導致血清素紊亂,所以補充B群可助眠。

看更多:天然B群這樣吃!營養師曝B群8大功效 燕麥有B1、吃堅果補生物素、B12吃這些

 

體內維他命B群夠就助眠 不夠就提振精神

李立慈表示,要想知道吃了維生素B群後,究竟會精神變好,還是幫助入睡,關鍵就在自己體內B群夠不夠。當營養不足時,攝取的B群必須優先拿來使用在輔助產生能量,才能讓你有活力、有精神,應付接下來的活動。而當營養足夠時,額外的B群,尤其是B1、B3、B5、B6、B9,可以一起加強合成血清素,提升入睡速度與睡眠品質。還有一些研究是討論B6的攝取量,與做夢和對夢的記憶有關。

 

用天然食物補充B群最好 8種警訊要注意

李立慈建議,B群還是推薦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例如蔬果、全穀雜糧、豆魚蛋肉、堅果種子等,都含有B群,萬一真的有困難,再買保健食品。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鈣不僅是體內最豐富的礦物質,對於健康也很關鍵,那麼如果身體缺鈣會怎麼樣?又該如何補充呢?對此,營養師說明,鈣質攝取不足可能導致骨流失,骨流失不會痛,甚至完全無感,但若變成骨質疏鬆,有時候可能打個噴嚏就骨折,因此,民眾應在20-35歲的存骨本黃金期好好補鈣。她也分享16種高鈣食物,供民眾選擇。

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粉專「程涵宇營養師」表示,骨骼是撐起身體的主要支架,而鈣是形成骨骼的最主要成分之一。鈣構成了骨骼和牙齒,有助於心臟健康、幫助肌肉功能和神經信號傳遞。對於成人,建議每日要攝取量足夠1000毫克的鈣。

程涵宇指出,當鈣質攝取不足時,會影響骨骼代謝平衡而造成骨流失,甚至導致骨質疏鬆。且骨流失不會痛,甚至完全無感,如果變成了骨質疏鬆,有時候甚至打個噴嚏就骨折也不算少見,而骨折後的修復期,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另外,骨質疏鬆症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高出3倍以上,尤其對停經後婦女媽媽們來說影響更大。

程涵宇補充,存骨本黃金期為20-35歲,35歲之後骨量會開始走下坡,每年平均減少0.5%至1%,50歲停經後更是每年減少1-2%。

 

程涵宇分享16種高鈣食物清單。(圖擷取自程涵宇臉書)

 

程涵宇提到,2個60克的小方豆干有411毫克鈣,300毫升牛奶有312毫克鈣。除了奶類、豆類,蔬菜、堅果也是補鈣的好選擇,像是100克的芥藍、莧菜分別有181、146毫克鈣,20克的核桃也有99毫克鈣。

高鈣食物清單包含小方豆干、牛奶、黑芝麻、板豆腐、帕瑪森起司、紅燒鰻、小魚乾、芥藍菜、莧菜、乳清蛋白、青江菜、髮菜、地瓜葉、優格、核桃與奇亞籽。

 

程涵宇提到,2個60克的小方豆干有411毫克鈣,300毫升牛奶有312毫克鈣。除了奶類、豆類,蔬菜、堅果也是補鈣的好選擇,像是100克的芥藍、莧菜分別有181、146毫克鈣,20克的核桃也有99毫克鈣。

高鈣食物清單包含小方豆干、牛奶、黑芝麻、板豆腐、帕瑪森起司、紅燒鰻、小魚乾、芥藍菜、莧菜、乳清蛋白、青江菜、髮菜、地瓜葉、優格、核桃與奇亞籽。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藍麗琪/綜合報導

許多長輩習慣喝吃碗熱熱的稀飯當早餐,但這樣吃真的夠營養、夠健康嗎?國健署在臉書發文,提醒如果吃的是白稀飯營養相對較少,建議加些全穀雜糧類食材來替換部分米飯,例如糙米、地瓜等,快速讓簡單的稀飯變得更營養!。

許多長輩習慣喝吃碗熱熱的稀飯當早餐。(圖/pexels)

國健署在粉絲專頁《食在好健康》發文,建議大家煮稀飯時,可以加一些全穀雜糧類食材來替換部分白飯,簡單又快速地讓稀飯本身變得更營養。像是加入糙米,煮成健康的「糙米稀飯」,糙米的膳食纖維比白米多5倍,還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E,可以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健康,還會增加抗氧化效果。

另外可以加入地瓜,煮成營養的「地瓜稀飯」,地瓜也是全穀雜糧類,與白米替換剛好,能補充到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而且加了地瓜的稀飯,口感更好。

稀飯這樣煮更營養。(圖/翻攝自臉書《食在好健康》)

最後國健署也提醒,每餐都要注意是否有攝取到六大類食物,才能維持均衡營養;可以在稀飯裡加入香菇、高麗菜、紅蘿蔔來補充蔬菜類;加入雞蛋、肉末等能增加豆魚蛋肉類的攝取量;最後可以吃點堅果、乳品、水果當做飯後點心;這樣六大類食物全到齊,就有均衡又營養的早餐囉!

亞新切削刀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